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同悅報導

同悅生活

Top 5 This Week

專訪系列

義工服務的美好回憶|婁國芳主任

在現代社會,忙碌的工作、繁忙的家庭和深厚的友情都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支柱。然而,身為一個社會的一份子,我們也不應忘記貢獻社會的重要性。義工服務是一種正面的方式,它不僅能夠滿足個人的需求,還能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在這篇訪談中,我們有幸與婁國芳主任交談,她分享了多年來參與義工活動的經歷和美好回憶。

生死與照顧的核心價值|范寧醫生

在香港這座繁華城市的深處,一群默默耕耘的醫護工作者,正致力於改變我們對生死、照顧與尊嚴的理解。其中,「毋忘愛」主席范寧醫生,長年投身於醫療與人道工作,對於生命的無常、照護的倫理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有著深刻的體會。我們有幸與他對談,探討他對於文化、照護與人生選擇的看法。

探索生命的意義|黃民牧師談生死教育的推動與啟發

黃民牧師,畢業於香港建道神學院及加拿大神學研究院,擁有超過四十年的事奉經驗。他曾在教會、醫院、老人院及寧養院中服侍無數長者、臨終患者及喪親家屬,對生命與死亡有著深刻的體會。

青春同行|鄭月嫦

鄭月嫦 Jessica,現為「特殊教育青年會」的活動總監,就讀於香港理工大學,主修職業治療學榮譽學士。她的故事與「特殊教育青年會」的發展,展現了青年一代如何用行動改變社會,並為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帶來希望。

從香港到澳洲|鄭賜霞的移民歷程與職業使命

1989年,鄭賜霞女士(Ada)踏上了從香港移居澳洲的旅程,那時,她已完成社工學位,在香港做了數年社區工作,懷著對生活與學習的熱情,開始了她在異國的全新人生。35年過去,她已成為澳洲高齡服務領域的一位先驅,帶領著團隊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為長者提供專業而有溫度的服務。以下是Ada分享她移民旅程和職業使命的故事。

關注癌症患者|前線工作者的心聲與行動

在醫療與社會服務的前線,有些人默默付出,關注弱勢群體的需求。他們的故事或許低調,卻充滿溫度與啟發性。我們有幸採訪了一位致力於癌症患者與長者福祉的工作者Athena,她以真實的經歷與熱忱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與行動。

揮春與書法|傳統文化的堅持與詩意

揮春和書法 隨著新年臨近再次活躍。郭燕芬小姐強調,揮春是情感交流和文化傳承的藝術,而書法修行是心靈鍛鍊的過程。

粵曲的傳承之心|專訪周潔冰博士

在香港這座現代化大都市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似乎漸漸被時代的浪潮沖淡。然而,有這麼一群人,依然默默耕耘,致力於讓這些文化瑰寶得以世代相傳。周潔冰博士便是其中之一。作為一位熱愛粵曲的推廣者,她將自己的熱情化作行動,積極推動粵曲在社區中的普及。近日,我們有幸與周潔冰博士進行了一場深入訪談,了解她如何透過教學和推廣,讓粵曲這一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得以薪火相傳。

從玄學到人生管理|馮智翔先生

在現今講求效率與科學的時代,傳統文化與玄學的價值似乎愈來愈被忽視。然而,馮智翔先生,一位深諳哲學與玄學的文化推廣者,卻以獨特的方式將東方智慧與現代人生管理結合,為我們展現了傳統文化的嶄新面貌。本次專訪,馮先生與我們分享了他如何從新聞工作者走上文化傳承之路,以及成立「人生管理學會」的心路歷程。

守望相助|香港守望者服務團的使命與未來

在急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科技進步令人眼花繚亂,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卻似乎越來越疏離。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守望者服務團應運而生,致力於重建昔日的鄰里關懷精神,並為社會提供急需的援助服務。我們有幸訪問到團隊的創始人鄭偉軒,深入了解這個民間組織的誕生故事以及他們的未來願景。

人物專訪

一次輕鬆的對話,通過訪談來分享您的故事和經驗。

預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