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同悅報導

同悅生活

Top 5 This Week

專訪系列

守望者的初心與未來|鄭偉軒

在香港這個繁忙都市中,仍有一群人默默守護著他人,堅守著守望相助的精神。他們是「香港守望者服務團」,而這一切的開始,源於一位對社會懷抱深厚感情的創辦人——鄭偉軒。

向柏榮|從街頭少年到世界擂台的傳奇人生

向柏榮,一個名字在搏擊界閃耀著傳奇色彩。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名運動員的奮鬥史,更是關於香港精神的最佳寫照。一位從跆拳道黑帶起步,跨足搏擊、散打,再到踢拳與泰拳的搏擊選手,他用汗水與信念,為香港贏得了榮譽,甚至站上世界擂台的巔峰。

長者服務的未來|岑家雄先生

在一次與岑家雄先生的訪談中,他以深入的觀察和四十年的社福經驗,分享了對香港長者服務的獨到見解。他的洞察不僅源於與不同人士的交流,更來自他對「老年」這個概念的反思與實踐。以下,我們將透過他的話語,帶領讀者重新思考長者服務的未來。

從髮型師到創業家:劉十六的奮鬥之路

在香港這個競爭激烈的城市裡,創業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尤其是在充滿變化的美髮行業。劉十六的故事,展現了一位普通髮型師如何憑藉毅力、智慧和不懈努力,從零開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事業。她的經歷不僅是一段個人奮鬥的故事,更是一面映照出創業者堅韌精神的鏡子。

用心傾聽黑暗中的聲音|邵日贊先生

在忙碌的香港都市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停下來,感受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的困難與需求。然而,邵日贊先生,作為過去曾幫助視障人士的人,卻以一顆敏銳和關懷的心,將這些被忽略的聲音帶到社會的聚光燈下。在與他的交談中,我們得以了解他對視障人士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他為推動共融社會所作的努力。

人生下半場|為自己的生命找到新意義

莊明蓮教授在訪問中闡述了退休生活的重要性,強調這段時光應視為重新探索自我的機會,年齡不應成為束縛。退休後應尋找能讓生活充實的目標與興趣,保持健康與積極心態,讓人生下半場更有意義。

助兒童成長,建立自理能力|專訪陳曉穎

在香港,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的成長與發展,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議題。如何讓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獨立、更有自理能力,並非單靠傳統教育能夠完全解決。Children of God(簡稱COG)正是以此為使命,致力於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專業的行為訓練與支援,幫助他們建立人生基礎。

85歲的無私奉獻者|袁根源的義工之路

袁根源先生,今年已經85歲,但他依然活躍於義工服務的前線,並未因年齡而停下奉獻的腳步。相比不少人對退休生活的悠閒向往,袁先生的選擇格外與眾不同。他不僅沒有因年事已高而退居幕後,反而持續以無比的熱忱參與義工活動,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將藝術熱情轉化為創作與分享的故事|RJ Chuah...

RJ Chuah是一位香港的視覺藝術教師,致力於啟發學生探索藝術。她創立的生活品牌Achi Acho Design,源於疫情期間,專注於將創作融入日常生活,帶來色彩與快樂。她鼓勵創作者尋找獨特價值,並強調藝術的溫度。

尋找香港創作的價值|葉偉青

香港本地漫畫家葉偉青,一位在插畫與漫畫領域中均有深厚造詣的創作者,透過他的作品,不僅表達了對藝術創作的熱愛,也反映了本地文化的獨特性。在一次訪談中,葉偉青分享了他對於創作價值的理解、創作的動機,以及在香港這個市場環境中,插畫與漫畫所面臨的挑戰。

人物專訪

一次輕鬆的對話,通過訪談來分享您的故事和經驗。

預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