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專訪系列

同悅報導

同悅生活

Top 5 This Week

專訪系列

巴士迷會的誕生|陳自瑜先生

在香港的繁忙生活中,巴士是眾多人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陳自瑜先生,一位對公共交通懷有深厚情感的記者,近日接受了專訪,分享了他與巴士之間的故事及其職業生涯的心路歷程。

周潔冰博士|粵曲傳承與社區服務

在灣仔的一個社區活動中心,我們見到了 周潔冰博士 ,一位剛退休不久卻依然忙碌於各種公益與文化傳承工作的熱心人士。她的故事,不僅讓人看到退休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也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粵曲文化與社區服務的緊密聯繫。

青年力量推動特殊教育共融|梁詠荍

梁詠荍 Rainie,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中國語文研究)及教育學士(中國語文教育),同時是「特殊教育青年會」的創辦人及主席。她帶領一群充滿熱誠的青年,為特殊教育需要(SEN)群體在香港推動共融,開創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新路。「特殊教育青年會」作為香港首個由青年發起的SEN社會企業,正以創新的方式為這個領域注入新希望。

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莊永紅先生

在現今社會,茶文化逐漸成為許多教育機構進駐校園的核心課題之一。這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播的方式,更是承載著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文化瑰寶。然而,如何讓茶文化在校園內真正發揮其潛在的教育價值,卻遠不止於表面上的茶藝表演。我們有幸專訪了莊永紅先生,深入探討他們如何通過茶文化教育,為學生帶來深層次的心靈啟發與學習興趣的激發。

教學相長的意義|黎多福先生

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對於許多長者而言,使用新科技仍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大挑戰。然而,有一位熱心人士——黎多福先生,透過建立一個線上群組,無私地教授長者們解決科技問題。他的故事不僅蘊含深遠意義,更展現了他如何在教學中學會包容與耐心。

助兒童成長,建立自理能力|專訪陳曉穎

在香港,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的成長與發展,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議題。如何讓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獨立、更有自理能力,並非單靠傳統教育能夠完全解決。Children of God(簡稱COG)正是以此為使命,致力於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專業的行為訓練與支援,幫助他們建立人生基礎。

創意無限|曾健華的遊戲設計之路

在香港的設計界,曾健華(Milk Tsang)是一位不容忽視的創作人。他不僅是遊戲設計的專家,更是一位擁有豐富經驗的產品設計師。作為創辦人兼創作總監,Milk 早年畢業於本地知名設計學院,曾在報章媒體、廣告及玩具製作等多個行業擔任高級設計師及管理層,累積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他的創作靈感從何而來?他的遊戲設計理念又是如何發展的?讓我們透過他的分享,一探究竟。

生死與照顧的核心價值|范寧醫生

在香港這座繁華城市的深處,一群默默耕耘的醫護工作者,正致力於改變我們對生死、照顧與尊嚴的理解。其中,「毋忘愛」主席范寧醫生,長年投身於醫療與人道工作,對於生命的無常、照護的倫理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有著深刻的體會。我們有幸與他對談,探討他對於文化、照護與人生選擇的看法。

退休後的社交機遇|樂齡薈

「樂齡薈」是一群義工,聚集社會關懷力量,每月為退休前後的樂齡朋友,義務提供各方有動有靜的文娛康樂、健康、增值知識的參觀、講座及訓練班等。

讓美髮成為愛的橋樑|袁宜聰

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理髮對許多人而言不過是一個日常習慣,然而,對於某些群體而言,一次理髮可能是一種奢侈,甚至關乎尊嚴與自信。袁宜聰先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於2014年創立了義剪組織「易剪義」,希望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弱勢群體提供免費理髮服務,而這一做,就是十年多。

生死教育

人物專訪

一次輕鬆的對話,通過訪談來分享您的故事和經驗。

預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