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同悅報導

同悅生活

Top 5 This Week

專訪系列

從香港到澳洲|鄭賜霞的移民歷程與職業使命

1989年,鄭賜霞女士(Ada)踏上了從香港移居澳洲的旅程,那時,她已完成社工學位,在香港做了數年社區工作,懷著對生活與學習的熱情,開始了她在異國的全新人生。35年過去,她已成為澳洲高齡服務領域的一位先驅,帶領著團隊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為長者提供專業而有溫度的服務。以下是Ada分享她移民旅程和職業使命的故事。

義舞人生|鄒文輝先生

鄒文輝先生是一位與眾不同的舞蹈義工。他原本是一名工程師,業餘跳舞多年,並且在提早退休後,全心全意投入舞蹈義工的工作。他的故事充滿了熱情、奉獻及不斷追求突破的精神。

用熱誠與專業推動癌症患者的健康生活|Athena

在一次深度訪談中,我們有幸與Athena對話,了解她如何以熱誠推動癌症患者的健康福祉。她的背景、努力以及對工作的投入,讓我們看見了一位青年人如何在挑戰中找到價值與意義。Athena來自香港大學護理學院,擔任研究助理,專注於長者及癌症患者的健康管理。

義工之路|Jenny與Dolphin的故事

Jenny和Dolphin兩位熱心的義工深入探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社會中發揮的作用。她們的經歷和見解不僅展現了個人對教育的熱情,還強調了在社區中互助互愛的精神。

視力保健的熱誠與使命|視光師盧廸富的故事

在視光學界,有些人把這門專業當作一份工作,而有些人則視其為一生的使命。註冊視光師盧廸富先生正是後者。從事視光工作多年,他不僅以專業技術幫助大眾改善視力,更透過義務工作與健康教育,積極向社會推廣視力保健。對他而言,眼健康不只是職業,更是一種責任與奉獻。

搏擊運動|誤解與真相|向籽羲

現役搏擊運動員向籽羲一直以來都在努力推廣搏擊運動,但他發現,社會對這項運動仍存在不少誤解。許多人將搏擊與暴力劃上等號,甚至有人認為「打拳的人是不是黑社會?」、「會不會無故挑釁打架?」這些刻板印象,讓不少搏擊運動員感到無奈。

詠春|余振榮師傅的十年堅持與傳承

在武術界,詠春作為一門歷史悠久且充滿智慧的技藝,不僅是一種武術,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同悅有幸採訪到余振榮師傅,他以十多年的努力與熱忱,致力於推廣詠春,這段訪談充滿了他的堅持、熱愛與對學生無私的付出。以下,讓我們深入了解余師傅如何將武術精神融入生活,並成就一個個學員的故事。

探索青年力量|張曉彤

張曉彤Zita,就讀於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中三學生,現任「特殊教育青年會」市場及推廣部總監。雖然年紀尚輕,但她已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並在特殊教育需要(SEN)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父親眼中的兒子成長故事|李錦生

在我們的訪談中,李錦生先生滔滔不絕地談起他的兒子,從少年時期的籃球夢想到如今在美國打造屬於自己的匹克球(Pickleball)事業。這不僅是一個年輕人追逐夢想的故事,更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深的自豪與支持。

巴士迷會的誕生|陳自瑜先生

在香港的繁忙生活中,巴士是眾多人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陳自瑜先生,一位對公共交通懷有深厚情感的記者,近日接受了專訪,分享了他與巴士之間的故事及其職業生涯的心路歷程。

人物專訪

一次輕鬆的對話,通過訪談來分享您的故事和經驗。

預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