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同悅報導

同悅生活

Top 5 This Week

專訪系列

推動銀髮經濟與心理健康教育|陳碩暉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銀髮經濟已成為各地政府與企業關注的焦點。在香港,一位年輕人陳碩暉,正以創新的方式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他不僅深入研究國際安老服務模式,還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試圖為香港打造更完善的社會支援網絡。我們有幸與他對談,了解他的理念與願景。

黃志誠牧師|追尋健康的故事

黃志誠牧師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人,在他63歲開始跑步並在68歲創業之後,他透過自己的經歷和信仰,致力於推動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有時候,人們會在生活的某個階段突然覺醒,意識到自己的健康狀態並不理想。年齡並不是成就健康的阻礙,而是一個開始的時機。

探索生命的意義|黃民牧師談生死教育的推動與啟發

黃民牧師,畢業於香港建道神學院及加拿大神學研究院,擁有超過四十年的事奉經驗。他曾在教會、醫院、老人院及寧養院中服侍無數長者、臨終患者及喪親家屬,對生命與死亡有著深刻的體會。

港式燒味的傳承與創新之路|專訪鄺羨予先生

在香港這片匆忙之地,港式燒味一直是街頭巷尾的美食代表,承載著無數人的味蕾記憶。然而,隨著時代更迭,這門傳統手藝正面臨著傳承的挑戰。近日,我們專訪了在燒味行業中深耕多年的鄺羨予先生,他分享了作為一名燒味師傅的心路歷程,以及對行業未來的思考。

以詠春為健康之道|余振榮師傅

香港武術界的傳承者余振榮師傅,對詠春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傳統的「搏擊技藝」,他將詠春視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門將身心回歸平衡的藝術。在一次訪問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的體會,從傷痛中領悟健康的重要性,並致力於將這份智慧傳遞給更多人,尤其是長者。

聾人世界的無聲困局|邵日贊先生

在我們的社會中,很多人對殘疾或弱勢群體抱有同情和支持,但邵日贊先生,一位致力於推動聾人(聽障人士)權益的香港慈善組織「龍耳」創辦人,指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相比其他弱勢群體,聾人往往被忽略,甚至被誤解。他在接受訪問時分享了聾人面對的困境,讓我們重新審視這個無聲的世界。

父親眼中的兒子成長故事|李錦生

在我們的訪談中,李錦生先生滔滔不絕地談起他的兒子,從少年時期的籃球夢想到如今在美國打造屬於自己的匹克球(Pickleball)事業。這不僅是一個年輕人追逐夢想的故事,更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深的自豪與支持。

如何以美髮改變人生|仝人動力

在劉十六的眼中,「髮型師」這個職業絕不僅僅是剪髮、造型那麼簡單。她認為,髮型師是一個需要技術、溝通能力、潮流敏銳度,甚至心理輔導能力的專業。作為仝人動力的創辦人,劉十六不僅是一名髮型師,更是一位希望透過行業力量推動社會正向發展的先鋒。

尋找香港創作的價值|葉偉青

香港本地漫畫家葉偉青,一位在插畫與漫畫領域中均有深厚造詣的創作者,透過他的作品,不僅表達了對藝術創作的熱愛,也反映了本地文化的獨特性。在一次訪談中,葉偉青分享了他對於創作價值的理解、創作的動機,以及在香港這個市場環境中,插畫與漫畫所面臨的挑戰。

從木工學徒到仿古傢俬工匠|何樂的故事

在這個工業化生產的時代,手工藝的價值往往被忽略,但有些人卻選擇在傳統手藝中尋找自己的價值。今天,我們的故事主人翁何樂,就是這樣一位在木工世界裡找到人生方向的匠人。他的成長故事,不僅是一段關於技藝的歷程,更是一種對文化與傳承的執著與熱愛。

人物專訪

一次輕鬆的對話,通過訪談來分享您的故事和經驗。

預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