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匠心|何樂的仿古家具之路

在中國的傳統工藝世界,中式仿古家具一直是文化傳承的瑰寶,而何樂正是這一領域中堅持初心、不斷探索的匠人之一。他的職業旅程橫跨中國北方與南方,從工藝技術的學習到文化內涵的領悟,他的故事既是對傳統的致敬,也是一場對匠心的追尋。

從三水到山西:探索家具工藝的多樣性

何樂的旅程始於三水,隨後輾轉至山西、河北等地。他坦言:「河北那邊的土地便宜,當地的家具公司製作的產品大多供應北京市場,屬於高端路線。」這些公司聘請的匠師多來自江蘇,尤其以「蘇作」著稱。

蘇作是中國傳統家具中的重要一派,與「京作」、「廣作」和「仙作」並列為四大流派。蘇作的工藝以精細、優雅著稱,何樂解釋道:「蘇作的技術代表著江南匠人的極致工藝,而河北的仿古家具雖然在雕刻風格上接近廣作,但工法和細節處理上仍顯現了北方家具的粗獷。」

何樂在山西的經歷則讓他對北方家具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提到,山西的仿古家具多選用當地生產的木材,如榆木和楸木,這些木材容易開裂,但成本低廉,適合當地人實用性需求。「北方地區氣候乾燥,冬天寒冷,對木材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膠水在北方甚至需要用火爐加熱才能化開,這是南方匠人無法想像的。」

從傳統到現代:技術的革新與個人成長

何樂的匠心並不局限於傳統工藝。在山西的幾年裡,他開始接觸電腦雕刻技術CNC。「那時候年紀不小了,二十八九歲,覺得學點新技術對未來有幫助。」他學會了簡單的數控機操作和設計畫圖,這為他後來的事業奠定了技術基礎。

回到梅州之後,何樂決定創業,開了一家仿古家具店。他坦言,傳統手工雕刻與現代CNC技術各有優劣,手工雕刻更能體現匠人的情感與獨特性,而電腦雕刻則提升了效率,適應了市場需求。「電腦雕刻可以快速完成一些基礎工序,但最精細的部分,還是需要靠手工來完成。」

木材與匠人:文化與自然的對話

在何樂的眼中,每一塊木材都是有生命的,南北方匠人對木材的處理方式也體現了地域文化的差異。他提到:「北方的木材粗壯,雕刻偏實用;而南方更注重木材的紋理和細節。這些差異源於氣候和資源,但也代表了不同的審美觀念。」

即使木材開裂,北方的家具使用者也不會過分糾結,因為這是木材的自然特性。「木材不像不鏽鋼,每一處紋理和裂縫都是它的故事。」何樂如此說道。

根的尋找:從江西到廣東

何樂的家鄉並不在梅州,他的父親來自江西,母親來自廣東。由於求學的機會,何樂的父親帶全家遷往廣東。這份跨越地域與文化的背景,或許也為他在不同工藝流派中的探索注入了更多靈感。

當被問及未來的方向時,何樂說:「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最重要的是保持初心,把每一件作品都當作藝術品來對待。」

結語

何樂的故事,是一段從傳統到現代的匠心旅程。他用雙手與匠心,連接了中國南北的家具文化,也為仿古家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現代化浪潮中,他依然堅持傳統工藝的精髓,這份執著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珍視,更是一種對生活美學的態度。

這樣的精神,正是當今社會最需要的品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