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的走廊中,總有一群默默無聲卻溫暖如光的人。他們穿梭在病房之間,陪伴那些面臨生死關頭的病人與家屬,傳遞著對生命的深刻關懷。傳燈法師,作為佛教靈性關懷團隊的一員,多年來為無數病人送上心靈的安慰與支持。在一次訪談中,法師分享了他們如何以柔軟的方式,陪伴病人走過這段最艱難的旅程。

多管齊下的關懷模式
「我們接觸病人的方式有很多種,」傳燈法師解釋道。「有時是醫院的護士、醫生或社工觀察到病人的情況惡化,緊急轉介給我們;有時是病人或家屬主動尋求幫助;甚至其他宗教團體發現病人是佛教徒,也會介紹我們過來。」除此之外,法師及她的團隊也會主動進入合作醫院,尋找那些需要幫助的病人。
無論是何種情況,團隊總是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出動。法師談到:「生死是不能等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最短時間內趕到病人身邊,給予他們支持。」這份即時的陪伴,不僅僅是對病人的生命尊重,更展現了團隊對生命價值的深切理解。
臨終時刻的引導與支持
傳燈法師分享了一個令人動容的經歷。那是一位患有心肌梗塞的病人,當法師趕到時,病人已經無法認出她,家人也尚未抵達。然而,法師發現病人的眼睛仍在微微轉動,似乎聽得見周圍的聲音。「我相信他聽得到,所以我選擇慢慢引導他,讓他感到安心。」
面對如此緊急的情況,法師並沒有直接告訴病人死亡的逼近,而是以柔和的語調說道:「你的情況比較危急,但沒關係,我們可以兩手準備。如果你的身體還能行,那就努力恢復;如果真的不行,也要學會放下。」這樣的引導,就像為病人點亮了一盞燈,讓他能在生命的邊界看到光明與希望。
法師用比喻幫助病人理解:「身體就像一輛壞掉的車,或者破舊的房子,我們的心卻是清明的,可以向光明邁進,開啟新的一段生命旅程。」她還提到,這樣的引導並非灌輸佛教思想,而是以同理心站在病人的角度,幫助他們消解對死亡的恐懼,放下對世間的執著。

面對家屬:溝通與安撫
除了陪伴病人,法師也十分注重與家屬的溝通。她回憶起那位心肌梗塞病人的兒子,當時正在趕往醫院的路上。「我打電話給他,告訴他,無論多緊急,都要記得向媽媽說些安心的話。」法師明白,對於臨終的病人來說,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比任何外界的安慰都來得重要。
她強調,每個人的臨終心結都不同,有些人牽掛未完成的責任,有些人放不下家人。「我們的角色,不僅是病人的陪伴者,也是家屬的橋樑,幫助他們釋放情感,完成彼此最後的交待。」
每一次陪伴,都是一次學習
「每一次的探訪,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學習。」傳燈法師坦言,面對生死,她依然會被深深觸動。陪伴病人時,她需要敏銳地觀察病人內心的最大關卡,找到最適合的方式去引導他們。「我們不能只講道理,不能說風涼話,而是要站在病人的處境中,感受他們內心的恐懼與牽掛。」
法師認為,這份工作不僅是一種服務,更是一種成長。她深刻體會到,生命的盡頭並非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的責任,就是在這個過渡的時刻,為病人點亮心中的光,帶著他們平靜地走向下一段生命旅程。」
溫暖的光,延續生命的希望
傳燈法師與她的團隊,宛如暗夜中的燈塔,指引著病人與家屬穿越生死的迷霧。她們用同理心與智慧,將佛教的生命觀轉化為一種溫暖的陪伴,讓即將離世的人感受到生命的圓滿與延續。
正如法師所說:「生死之間,我們能做的,或許不多,但只要能讓他們感受到一絲光明與希望,那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這份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無疑是人性中最溫暖的光輝。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warm-companionship-between-life-and-death/。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