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佛教關懷的力量|一場深度訪談背後的故事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在繁忙都市的角落,佛教團體默默耕耘多年,為社會提供了多樣化的關懷服務,卻往往鮮為人知。潘啟聰博士致力於揭開這些被忽視的貢獻,透過深入訪談與研究,將佛教團體的努力與經驗整理成冊,為社會科學與宗教交融的領域添上一抹亮色。

從社會科學角度出發,探討佛教的當代角色

「我們不希望這本書只是一部濃厚宗教色彩的著作,而是希望從社會科學的角度,為有心人提供一些參考。」潘博士在訪談中提到,他們選擇了訪談作為主要研究方法,並深入接觸佛教團體中的不同層面,包括出家領袖、義工組織的帶頭人,以及前線工作者,從多角度了解佛教團體在面對困難時的經驗與應對之道。

這些經驗不僅僅是個人故事,更是對其他有志於推動義工服務的佛教團體的一種啟發。「我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本實用的參考書,幫助更多人了解佛教團體的運作模式,甚至為想要建立義工隊的組織提供借鑑。」潘博士對此充滿信心。

佛教在香港:低調卻深遠的文化影響

在香港這片多元文化的土地上,佛教的角色相對低調。「相較於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的存在感似乎弱了一些,但它作為中華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其價值不可忽視。」潘博士坦言,這次研究讓他自己也有了許多新的發現。例如,原來香港的佛教團體不僅提供臨終關懷,還設有專門的探監服務,這些都是許多人未曾了解的。

「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佛教團體有進監獄探訪在囚人士的服務時,真的很驚訝。」他提到,早年他研究佛光山教團的時候,才了解到這些不為人知的努力。而這次的研究則將焦點放在香港本地其他佛教團體,挖掘出更多感人且富有意義的故事。

服務背後的初心:讓更多人找到屬於自己的支持

潘博士分享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在醫療機構中,許多人都知道基督教和天主教提供的臨終關懷服務,但對於佛教的類似服務卻知之甚少。「很多人可能是佛教徒,但在需要宗教支持的時候,卻不知道可以向佛教團體求助,這實在很可惜。」

因此,這本書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讓大眾知道,香港的佛教團體其實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服務網絡,無論是臨終關懷還是其他社會服務,都是有跡可循的。潘博士希望,這本書至少能讓有需要的人知道,當他們需要幫助時,可以找到一個與自己信仰相契合的支持。「這一點,哪怕只能幫助到一部分人,也已經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結語:讓佛教的關懷之光照進更多人的生活

潘啟聰博士的研究,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佛教在香港社會中的角色。它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關懷力量。隨著這本書的出版,或許會有更多人發現,原來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群默默付出的佛教團體,用他們的方式溫暖著這個城市。這本書,不僅是佛教團體的故事,更是一份關於關懷與傳承的啟示。它提醒我們,每一份善意都值得被理解與傳頌,而每一份支持,終將在需要的人心中綻放光芒。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the-power-of-buddhist-caring/。歡迎轉載。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

專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