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亭先生曾經服務四大國際金融機構,累積了三十多年的豐富經驗。然而,這位曾經在銀行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金融專才,卻在職業生涯的後期,選擇投入教育領域,並且取得了顯著成就。這看似截然不同的兩個領域,對張江亭來說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從金融到家族傳承:教育的萌芽
張先生指出,他在銀行工作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傳承」的重要性。金融業中,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不僅關心財富的管理,更注重如何將家族的價值觀和文化傳承給下一代。這種傳承不僅僅是財富的累積,而是在於「家教」,一種有別於學術教育的家庭教育。
「以前我們中國有家規、家訓、家風、家教,這些都統稱為家庭教育。現在,即使家庭規模縮小了,但這些核心價值並沒有改變。」張先生強調,富裕的家族希望能夠「富過三代」,而這不僅僅是財富的延續,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傳承。對張先生來說,這是一個家庭能夠持續繁榮的根本。
教育的機遇與使命
張江亭先生離開銀行業後,開始積極參與母校 – 恒生大學的各類活動,並逐漸進入教育領域。他形容這一過程是「很自然的」,仿佛命運給予他的一個新機會。張先生回憶,作為恒生商學書院的校友,他經常參與校友會的活動,並最終成為校務委員,積極推動學校的發展。從商學書院到管理學院,再到如今的恒生大學,見證學校的成長,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在教育領域的使命感。
張先生特別提到,在恒生大學的發展過程中,學校的校訓「博學篤行」深深影響了他。他分享了自己對「精益求精」的理解,認為這種態度應該是內省和自我提升,而不是一味地與外界競爭。他以「龜兔賽跑」的故事形容:「龜仔不是贏了世界,而是贏了自己。」這種內在的修煉正是他教育理念的核心。
金融與教育的雙重傳承
張江亭先生的教育理念並非空談,而是根植於他多年的金融從業經驗中。作為銀行業的高層管理者,他熟悉金融領域的風險與挑戰,並強調在任何工作中,傳承和培訓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銀行,每次調職,我都會提前考慮如何交接工作,確保順利過渡,這就像佛教裡說的『自渡渡他』,要有責任感地把事情做好,並順利地傳承給下一手。」
這種傳承的精神,不僅體現在職場中,也延伸至家庭和社會。張先生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孝順」的理解。他認為孝順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理解和支持。「父母有他們的夢想和遺憾,作為子女,我們要認真吸收上一代的優點,避免缺點,默然地幫助自己及父母實現大家的夢想,而不是一味遵從他們的每一句話或者有意無意,乃至於潛意識的叛逆,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佛學與教育的深度結合
張江亭先生的教育觀念還深受佛學的影響。他提到佛教中的「布施」概念,並將其與教育結合起來。「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和無畏施。」張先生解釋道,財施是在金融業中幫助企業發展,法施是在教育領域傳授知識與智慧,而無畏施則是在心理輔導中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張先生對心理學有深厚的興趣,並取得了催眠治療師的資格。他認為,真正的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引導和成長。「教育是一個陪伴的過程,不僅要教方法,還要培養學生的心靈土壤,讓他們在成長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教育的廣泛影響與社會責任
張江亭先生的教育理念不僅局限於學校,更擴展到整個社會。他提到,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還要延伸到家庭、企業和社會。「星雲大師說過,先搞好自己,再搞好家庭,然後是企業和社會,最後才是世界。」張先生認為,很多人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即使在外表看似成功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仍然迷失方向。因此、努力的方向及次序是很重要的。
他強調,家庭幸福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很多家庭表面富裕,但孩子卻容易走偏。這正是因為家庭教育中存在缺失。」張先生呼籲社會更加重視家庭教育,並希望未來能夠進行更多的研究和探討。
結語
張江亭先生的職業生涯從金融到教育,表面上似乎是一次跨越,但實際上卻是一條傳承與使命的延續。他在金融業中學到的管理與傳承理念,如今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更深的實踐。無論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責任方面,張先生都致力於將智慧和經驗傳遞給下一代,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責任感的未來接班人。
張先生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智慧的導悟、更是一種心靈的傳承,一種對社會與家庭的深刻承諾。這份承諾,正是他多年來不斷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