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的傳承者|黃民牧師的使命

生死教育,一個對大多數人而言既深刻又避諱的話題,卻成為黃民牧師四十多年服事生涯中的重要使命。黃牧師畢業於香港建道神學院及加拿大神學研究院,曾於香港及加拿大的教會、醫院、老人院及寧養院服事,至今累積豐富的經驗。自2008年起,他開始全力推動生死教育,並創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死教育課程」,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驅者。

生死教育,一個對大多數人而言既深刻又避諱的話題,卻成為黃民牧師四十多年服事生涯中的重要使命。黃牧師畢業於香港建道神學院及加拿大神學研究院,曾於香港及加拿大的教會、醫院、老人院及寧養院服事,至今累積豐富的經驗。自2008年起,他開始全力推動生死教育,並創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死教育課程」,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驅者。

起步:從服事長者到生死教育

黃牧師的生死教育之旅,源於他多年來對長者和臨終病人的服事經驗。他回憶道,退休前的工作主要圍繞老人院及臨終病房,肩負關懷、陪伴及靈性支持的責任。無論是與長者聊天、舉辦教育活動,還是帶領查經班,他漸漸領悟到:生死課題不僅僅是病人或長者需要面對的,更是每個人在人生旅程中不可迴避的重要議題。

「我在2008年開始推動生死教育,一方面是希望自己退休後仍能有所貢獻,另一方面是看到這方面的需要日益增加。」黃牧師分享道。十七年間,他在香港的教會、神學院、殯儀館、保險行業、老人院、大學及社區中心等地教授課程,累計參與者已逾數千人,足跡遍及中國大陸、台灣、澳洲及加拿大,獲得廣泛好評。

- Advertisement -

課程的核心:從認識死亡到擁抱生命

黃牧師的「生死教育課程」旨在幫助人們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死亡,進而珍惜生命。課程中包含多個實踐環節,例如撰寫遺書、拍攝遺照、設計自己的墓誌銘,甚至閱讀自己的遺書。這些活動並非為了挑動恐懼,而是希望參與者能直面生死,從中反思並找到生命的意義。

生死教育,一個對大多數人而言既深刻又避諱的話題,卻成為黃民牧師四十多年服事生涯中的重要使命。黃牧師畢業於香港建道神學院及加拿大神學研究院,曾於香港及加拿大的教會、醫院、老人院及寧養院服事,至今累積豐富的經驗。自2008年起,他開始全力推動生死教育,並創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死教育課程」,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驅者。

跨境交流:台灣學習團的十年旅程

自十多年前開始,黃牧師每年都會組織一次前往台灣的生死教育學習團,帶領香港的社工、護理人員及NGO領袖等參觀台灣的相關機構,進行深度交流。學習團的行程設計緊湊,從機構參觀到專題講座,內容涵蓋了台灣生死教育的各個層面。黃牧師強調,這並非普通的旅遊行程,而是一次專注於學習和交流的旅途。

- Advertisement -

「我們的目標清晰,就是讓參與者從不同角度學習生死的意義,並將所學帶回香港,應用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他舉例說,許多參與者來自社福界或醫療界,他們將學到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進一步推動香港的生死教育發展。同時,這些交流也促成了香港與台灣機構之間的合作,甚至讓團隊內的參與者彼此產生新的合作機會。

哀傷關懷:疫情帶來的新使命

除了生死教育課程,黃牧師在疫情期間推出了另一套針對哀傷關懷的課程。他觀察到,COVID-19疫情期間,許多人面臨喪親之痛,社會對哀傷關懷的需求激增。因此,他結合多年經驗,整理出一套針對喪親者的支持和陪伴課程,幫助他們面對失落,重拾生活的勇氣。

生死教育,一個對大多數人而言既深刻又避諱的話題,卻成為黃民牧師四十多年服事生涯中的重要使命。黃牧師畢業於香港建道神學院及加拿大神學研究院,曾於香港及加拿大的教會、醫院、老人院及寧養院服事,至今累積豐富的經驗。自2008年起,他開始全力推動生死教育,並創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死教育課程」,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驅者。

退而不休,使命延續

儘管已經退休十多年,黃牧師的熱忱未減。他謙虛地表示:「我很感恩,能夠繼續做這些工作。」他的生死教育課程和台灣學習團,已經成為許多人生命中的重要轉捩點,而這些成果也讓他更加堅定地推動生死教育。

「生死教育的核心不僅是面對死亡,而是學會如何更好地活著。」黃牧師的這句話道出了他的信念。他的努力,讓更多人有機會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並以更豁達的心態走過人生的每一步。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the-inheritor-of-life-and-death-education/。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