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用心守護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在香港,有一群默默無聞卻堅定不移的人,正不懈地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持。他們是香港守望者服務團,一個義工組織,致力於救援、支援和社區服務。而這個團體的背後,則有一名全心投入的創辦人——鄭偉軒。筆者有幸與他進行了一次訪談,從中了解到這個組織的運作背後的故事。

獨力支撐的資金來源

「資金方面可以說是我獨資的。」鄭偉軒笑著說。他解釋道,守望者服務團至今大部分的經費都是由他個人承擔。不論是出隊時的車輛、物資,還是義工們的飲用水,很多都是他自掏腰包。有時候,隊員們會自發地分擔一些開銷,例如夾錢購買裝備或是日常用品,但整體來說,組織的運作主要依靠鄭偉軒個人的經濟支持。

「隊員的制服和裝備很多都是他們自己購買的,」他補充,「當然,我會去找一些便宜的供應商,盡量幫隊員們減少支出。」這種完全依賴個人資源和隊員自費的情況,儘管在財務上充滿挑戰,但也讓這個團體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專業團隊的默默奉獻

除了鄭偉軒本人的投入,守望者服務團還有一支由專業人士組成的志願者團隊,包括社工和心理學專家。這些專業人士幫助團隊在處理複雜的個案時提供專業的意見,特別是在一些需要心理輔導或社會資源的案件上。鄭偉軒提到,這些專業人士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團隊的服務質量,「我們有社工,也有心理學家,他們的意見對我們幫助很大。」

申請成為慈善機構:為了認可,而非資金

談及資金問題,鄭偉軒提到了一個關鍵詞「慈善機構」。這是香港政府對非牟利組織的一種稅務豁免資格,取得此資格能夠讓組織更容易獲得外界的捐款和資金支持。然而,鄭偉軒強調,他申請成為慈善機構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讓團隊得到官方的認可。

「有一次,我處理一個腦退化症的個案時,家屬聯絡了社工,社工想了解我們組織的背景。」鄭偉軒回憶道,當對方得知守望者服務團並不是政府認可的組織時,態度明顯有所保留,甚至拒絕提供一些失蹤者的關鍵資訊。「這讓我意識到,取得慈善機構資格,不僅僅是為了資金,更多是為了讓人們信任我們,知道我們是一個正規的機構。」

未來的路:持續堅守,不忘初心

鄭偉軒坦言,雖然申請成為慈善機構會帶來更多的機會,但他並不希望守望者服務團變成一個依賴外界捐款的組織。「我不想我們變成那些只是為了拍照、做表面功夫的機構,」他提到一些國際慈善機構,雖然擁有巨大的資源,卻往往在真正需要幫助時缺席。「我不想我們成為那樣的組織,我們要的是真正的行動,真正的幫助。」儘管未來充滿挑戰,鄭偉軒仍然堅定地朝著他的目標前進。他深知,資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顆無私奉獻的心。

結語

守望者服務團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救援和幫助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信念、堅持和無私奉獻的故事。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鄭偉軒和他的義工們依然選擇挺身而出,肩負起守護社會弱勢群體的責任。他們的行動不僅展現了對生命的尊重,更體現了對社會責任的承擔。他們默默無聞卻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諦。這份無私的堅持和執著,讓守望者服務團成為了香港這座城市中一股暖流,溫暖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也啟發著更多人加入他們的行列,將這份愛與希望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