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燒味的傳承與創新之路|專訪鄺羨予先生

在香港這片匆忙之地,港式燒味一直是街頭巷尾的美食代表,承載著無數人的味蕾記憶。然而,隨著時代更迭,這門傳統手藝正面臨著傳承的挑戰。近日,我們專訪了在燒味行業中深耕多年的鄺羨予先生,他分享了作為一名燒味師傅的心路歷程,以及對行業未來的思考。

燒味的挑戰與堅持

「燒味這行業,看似簡單,其實不易。」鄺先生坦言,要掌握燒味技術,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實踐。「懂的人會覺得簡單,不懂的話就很難上手。」他每天從早到晚,重複著製作叉燒、燒肉的過程。「一至日都是這樣做,現在這麼努力,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然而,鄺先生也注意到,行業正面臨人手短缺的問題,特別是年輕一代很少願意入行。「這行工時長,又濕手濕腳,還容易受傷,年輕人都寧願去做地盤,工資高又有保障。」他語帶無奈地說。

傳承的可能性:興趣班的啟發

當問及是否有意願收徒弟或傳授技藝時,鄺先生表示,雖然未有具體計劃,但他認為教學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式。「其實燒味不算太難,如果有心去學,很快就能上手。」他提到,當下的年輕人可能不願意全職投入這個行業,但如果以興趣班的方式,教授燒味的基本技巧,或許能吸引更多人參與。

「想像一下,自己從零開始,親手做出叉燒或燒肉,然後拍照留念,對於某些人來說,這是一個有趣又滿足的體驗。」他認為,這樣的模式不僅可以傳承技藝,還能讓更多人了解燒味文化。「香港的燒味很有特色,國內甚至國際都有需求。如果能結合一些創意,例如推出‘DIY燒味體驗’,或許會吸引不少人參加。」

從傳統到創新:燒味的未來藍圖

鄺先生還提出了幾個具體的想法:比如在週末或非高峰時間,將平日的燒味店改為教學場地,舉辦趣味性燒味體驗班。「讓他們親手試做,或者只是簡單地觀摩學習,最後還能帶走自己做的作品。」他強調,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是教授技術,更是一種文化的分享。

超越框框:從師傅到文化推廣者

鄺先生也坦言,實現這些想法並不容易。「我一個人要做門口生意,又要開班教授,確實忙不過來。如果有一班固定的義工或者助理幫忙,這可能就會變得可行。」他提到,未來或許可以嘗試先讓義工學習一些基礎技術,再逐步發展成正式的教學項目。

結語:燒味的溫度不止於味道

在訪談的最後,鄺先生分享了一句深刻的話:「燒味的價值,不僅在於味道,更在於它背後的文化與故事。」他希望,未來能夠通過更多創新的方式,讓港式燒味走向更廣闊的舞台,成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傳。

鄺羨予先生的故事,是香港傳統技藝面對現代挑戰的縮影。他的堅持與思考,讓我們看到燒味行業的未來潛力,也讓人反思:如何在保留傳統的同時,迎接創新的可能性?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skwhowin-hong-kong-style-barbecue/。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