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銀髮經濟已成為各地政府與企業關注的焦點。在香港,一位年輕人陳碩暉,正以創新的方式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他不僅深入研究國際安老服務模式,還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試圖為香港打造更完善的社會支援網絡。我們有幸與他對談,了解他的理念與願景。

從國際視野出發,尋找香港安老服務的突破口
畢業於英國的陳碩暉,選擇回港加入社會企業,致力於銀髮經濟的發展。他與父親曾走訪世界各地,考察不同國家的安老服務,汲取國際經驗,期望為香港帶來新的啟發與改變。
「香港的安老服務一直面對資源緊張、模式僵化的問題,我們希望透過國際視角,尋找更靈活、更具人性化的解決方案。」陳碩暉表示,他認為單靠政府的政策推動並不足夠,社會企業與民間力量的參與,才是推動改變的關鍵。

教育制度的局限:如何培養真正的學習動機?
談及香港的教育制度,陳碩暉坦言,現行的學習模式過於著重考試與競爭,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受到限制。「我們的教育系統一直強調成績與排名,但卻忽略了學生的情緒健康與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到了大學,甚至畢業後,仍然迷失於未來的方向。」
他指出,雖然近年來學校開始推動「其他學習經歷」(OLE),但真正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精神的機會仍然有限。「我們不一定要完全複製西方的教育模式,但可以思考如何在傳統框架內加入更多彈性,讓學生能夠找到學習的樂趣與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情緒管理應從小培養
心理健康問題在香港日益嚴重,學生、年輕人甚至長者,都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與情緒困擾。然而,學校並沒有系統地教授情緒管理,許多家長亦缺乏相關知識,導致問題被忽視,甚至演變成悲劇。
「我們的文化習慣教導孩子『忍耐』,但長期壓抑情緒,最終可能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
他認為,心理健康的推動不能只依賴政府的急救措施,如求助熱線或臨時輔導,而應該從基層教育開始,讓孩子學會理解與管理情緒。「學校應該引入情緒教育課程,讓學生從小學習如何正確應對壓力,如何與家人、朋友建立健康的溝通方式。」

社區參與:讓長者成為心理健康的推動者
除了年輕人的心理健康,陳碩暉亦關注長者的心理支援。他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構想,讓長者成為社區的「心理健康推動者」,透過長幼共融的方式,為下一代提供關懷與支持。
「在香港,小家庭模式已經成為主流,許多孩子缺乏與長輩相處的機會。我希望透過社區計劃,讓長者成為孩子的導師,分享人生經驗,同時為他們提供心理上的支持。」這樣的模式不僅能讓長者找到自我價值,亦能為年輕一代帶來更多愛與關懷。他進一步指出,社區心理健康的推動,應該結合學校、社福機構與政府資源,建立一個完整的支援系統。「心理健康不應該只是學校的責任,整個社會都應該參與其中,從家庭到社區,共同營造一個關懷與支持的環境。」

未來展望:建立開放平台,促進多方合作
展望未來,陳碩暉希望能夠建立一個開放的平台,讓不同的社會機構、基金會與個人能夠參與其中,共同推動銀髮經濟與心理健康的發展。「我們不應該只是等待政府政策的推動,而是要主動尋找合作機會,讓各方資源能夠整合,共同創造更大的影響力。」
他強調,真正的改變來自於行動,而非單純的理論。「我一直相信,影響力來自於行動,當我們開始做了一些事情,並讓更多人看到、參與,這股改變的力量就會不斷擴大。」

結語:用行動改變社會
在訪談的最後,陳碩暉再次強調,他並不認為自己是個改革者,而更像是一個「促進者」。「我希望透過我的經驗,讓更多人看到這些議題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去嘗試、去創新。改變社會並不是一個人的責任,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的事情。」
他的理念與行動,無疑為香港的銀髮經濟與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一股新的動力。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像陳碩暉這樣具有遠見與行動力的年輕人,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promoting-the-silver-economy/。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