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增長,一些香港農夫正在嘗試以「再生農業」的方式,為這座高度城市化的都市找回曾經的農業根基。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農夫如何透過創新技術與古老耕作智慧,改善土壤健康,並為本地農業注入新生命。
香港農業的興衰
1960年代,香港有近三分之二的食物本地生產,大部分來自土壤。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今天超過97%的食物依賴進口,本地農業僅占3%。曾經在田間工作的水牛,如今只剩下在大嶼山漫步的野生水牛,成為農耕歷史的見證。
儘管如此,一些充滿熱情的農夫,正致力於透過「再生農業」重塑香港的農業版圖。他們不僅專注於種植蔬菜,更著眼於恢復土壤健康,為生態系統帶來可持續的益處。
Organic Farmula的再生農業嘗試
位於香港的 Organic Farmula,由姜伊庭(Kelvis)創立,是本地少數幾個實踐再生農業的農場之一。他們透過利用廢棄魚類部位製作天然肥料,將「廢物」轉化為農業資源。每月他們從錦田市場購買約100公斤的魚類下肥料,這些原本會被丟棄的魚料,經過研磨、發酵,最終成為滋養土壤的液態肥料。這一過程不僅減少食物浪費,還為農田提供了可持續的養分來源。
Kelvis 解釋道:「傳統農業使用化學肥料來直接餵養蔬菜,但再生農業的核心在於培養健康的土壤。我們餵養的是微生物,而健康的土壤才能孕育出健康的蔬菜。」
回收果仁餘
近年來,我們積極與健康工房合作,定期回收果仁餘(如杏仁渣、芝麻渣、花生渣等),將這些廢棄物重新利用,自行製作富含微生物的菌液作為天然肥料。我們深知,除了農作物的健康,土壤的健康更是本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健康的土壤不僅是種植出美味且營養豐富作物的根源,還能推動有機耕作的優化,讓農場告別農藥,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製作菌液的過程需要進行至少五週的微生物降解(即發酵),才能達到最佳使用效果。與進口有機肥料相比,自製的菌液不僅更環保,還能為土壤提供更豐富的微量元素,全面提升土壤的健康與生態平衡。
數據與洞察:再生農業的優勢
再生農業的關鍵在於改善土壤生態,創造一個能支持昆蟲、鳥類和植物共生的環境。以下是再生農業的幾大優勢:
- 抗洪能力更強:健康的土壤能有效吸收水分,減少洪水風險。
- 減少污染:減輕農業排放對河流的污染。
- 生物多樣性:提供棲息地,支持多樣化的生態系統。
- 長期生產力:透過土壤再生,實現可持續的農耕方式。
Kelvis 還進行了一項實驗:將傳統化肥與再生農業方法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後者不僅更具生態效益,還能在長期內帶來更穩定的產量。
專家觀點:再生農業的未來
全球知名的紀錄片《Kiss The Ground》強調,再生農業不僅是解決氣候危機的潛在方案,還能重塑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專家認為,香港這樣的城市,雖然土地有限,但若能善用廢棄資源與創新技術,完全有可能讓本地農業重生。
Kelvis 的故事也啟發了更多城市居民思考:「我們能否在有限的土地上,找到與自然共存的方式?」再生農業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結論與啟示
雖然香港本地農業的復興之路仍面臨挑戰,但像 Organic Farmula 這樣的農場,為我們展示了未來的可能性。他們的努力提醒我們,農業並不僅僅是糧食生產,更是與土地互動的一種方式。通過支持本地農夫和可持續農業,我們不僅能減少對進口的依賴,還能為下一代創造更健康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