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專訪鋼琴老師陳艷雯:從個別教學到藝術村的音樂夢想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在香港的音樂教育界,陳艷雯老師(Mandy)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鋼琴老師,擁有超過30年的教學經驗。她的學生年齡層橫跨兩歲半至六十五歲,從幼童到長者,皆被她的專業與熱誠所吸引。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單對單的傳統音樂教育模式正面臨挑戰,而她也正在探索新的發展方向,希望能夠開展更具創意與互動性的教學模式。

從個別授課到集體班教學的轉變

「學琴最重要是興趣,但也需要練習。」Mandy說道。然而,近年來,由於疫情影響,加上學生升學、移民或生活規劃的改變,使得許多原本穩定的個別授課學生逐漸流失。她發現,現在的孩子們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單對單的學琴模式在時間與成本上變得較為受限。因此,她開始思考新的教學方式。

「這幾年,我一直在尋找新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夠在團體課程中教授音樂,不僅讓學生有更多互動,也讓學琴變得更有趣。」她坦言,過去一直習慣個別授課,轉型為團體課程對她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但她深信這是未來的趨勢。

藝術文化村的契機:結合音樂與藝術

近年來,馬灣發展了一個名為「馬灣1868藝術文化村」的藝術區,正好成為Mandy教學轉型的重要契機。作為馬灣的原居民,她對這個地方有著深厚的感情,而這個藝術村的誕生,讓她看到了將音樂與藝術結合的可能性。

「我從小在馬灣長大,看到地產發展商將舊村屋翻新,變成充滿藝術氣息的彩虹村,真的很開心。」她分享道。藝術村內已經有許多藝術老師在教授繪畫、馬賽克工藝等課程,而她希望能夠加入音樂元素,在這個充滿創意的環境中開辦音樂班,吸引更多學生。

「如果我能夠在這裡開設音樂課程,讓小朋友在藝術氛圍中學習音樂,這將是一個很美好的發展。」她表示,目前已經開始與藝術村內的藝術機構接洽,尋找合作機會,希望能夠讓音樂教育在這個創意空間中發展。

與藝術家合作,探索更多可能

除了傳統的鋼琴課程外,Mandy也在思考如何透過跨界合作,讓音樂教育更具吸引力。例如,她曾與小提琴及長笛老師合作,為學生提供樂理課程,幫助他們順利通過考試,提升音樂素養。此外,她也與鋼琴學校合作,透過網上教學,為來自澳洲、紐西蘭等地的成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

「現在的科技讓學習方式變得更靈活,成人學生可以透過WhatsApp發送練習影片給我,我再提供回饋指導。」她認為,這種遠距教學模式對於海外學生來說是很好的選擇,但她仍希望能夠在本地建立一個實體的音樂社群,讓學生能夠在實體課程中互動學習。

未來展望:打造音樂與藝術共融的平台

展望未來,Mandy希望能夠在馬灣藝術村建立一個音樂與藝術共融的平台,不僅提供鋼琴與樂理課程,還能與藝術家們合作,舉辦音樂與藝術結合的工作坊,例如音樂與繪畫的跨界課程,或是讓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同時,透過藝術創作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不僅僅是教琴,而是創造一個讓學生能夠享受音樂與藝術的空間。」她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音樂學習變得更有趣,同時也能夠吸引更多人參與音樂教育。

在香港的音樂教育界,陳艷雯老師(Mandy)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鋼琴老師,擁有超過30年的教學經驗。她的學生年齡層橫跨兩歲半至六十五歲,從幼童到長者,皆被她的專業與熱誠所吸引。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單對單的傳統音樂教育模式正面臨挑戰,而她也正在探索新的發展方向,希望能夠開展更具創意與互動性的教學模式。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陳艷雯老師(Mandy)正積極尋找新的教學模式,透過藝術文化村的發展,為音樂教育帶來更多可能性。她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一位資深音樂教育者的熱忱與創新精神,也讓我們看到音樂與藝術結合的無限可能。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music-dream/。歡迎轉載。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

專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