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奉獻的力量與暖意|郭燕芬老師

愛!是簡單而又寶貴的禮物,愛不會計較付出多少,也不會用金錢衡量、更不需要別人稱賞。愛能忘記憂慮、會停卻鬱悶!

從願意付出、到不斷感染,不但傳遞着生命的樂章,更使別人如沐春風;這股“惠風”在世俗吹動,讓心靈“和暢”。這份愛像雨水的甘霖又像給露水的滋潤,就算是短暫的停留,都能轉化為慰藉的良藥!

參加 香港中國美術會65週年時的小絹扇作品和簡介。

回想廿五年前,我第一次參加長者義工服務,就是在藍田救世軍德田長者之家工作,當時的長者大部分都經過日軍浸華的時期,他們面對戰爭的殘酷洗禮,飢餓無家園的痛苦,卻煉成堅忍的能力,痛苦煎熬不但沒有剝奪他們的生存意志,反而增強了自強不息的頑強拼搏精神,生存不苟且偷安頹廢渡日的意念!當時我是教他們手工藝及繪畫的活動導師,常帶給他們新奇的手工藝和手繪製作,使他們在長者之家內有剪貼手繪的手作來打發時間,又令他們提升自我價值,於過時過節作禮物互相饋贈。

每星期服務地方無論遠在屯門、天水圍,、石圍角或近在市區的慈雲山、深水埗都能看見每位臉帶笑容,和每次帶著十分期待的目光,這一切已回報了我心滿意足般殷勤地付出,縱長途拔涉也不計較。

從壯年有機會投入義工行列,能在興趣上與受惠者共同進步,善用時間親身體驗助人為快樂之本,就是一生最有意義和對自己最有禆益的事!

在做義工時碰上不愉快的事情是很少的,但也有發生過一次半次。記憶在很久以前,我拿著兩大袋紅白藍尼龍袋在青山道乘紅色小巴,沿途聽見司機不斷咒罵某人,我只驚奇這司機為何在行車時大罵別人,到我落車時,因我覺得我的袋也佔用了一個位置,所以我同司機說收兩份車錢,這時全車人都大喊着“不鬧都給他鬧了這麼耐,不用給回空了位置放袋的錢給司機,況且都沒有人上車,只是擺放一袋東西就給詛咒成這樣,這些人不用對他這麼好”!當然我立心是給兩座位車錢,這次結果是相安無事,其實我沒有提早知會司機釀成誤會,促使這司機暴躁如雷!我也要負責。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大家處事手法都有待改善,亦是我需要改進對事的看法,同樣也是這位司機改善對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