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的未來|岑家雄先生

在一次與岑家雄先生的訪談中,他以深入的觀察和四十年的社福經驗,分享了對香港長者服務的獨到見解。他的洞察不僅源於與不同人士的交流,更來自他對「老年」這個概念的反思與實踐。以下,我們將透過他的話語,帶領讀者重新思考長者服務的未來。

到香港電台分享防跌要訣

從「即將步入老年」談起:50歲的準備期

岑先生提出了一個鮮明的觀點:長者服務的準備應該從約50歲開始,而非等到60歲才被視為「踏進晚年」。他的理念來自於一個被政府採納的概念——「Soon to be old(即將步入老年)」。他認為,這段50至60歲的準備期,對於長者服務的設計與規劃至關重要。

「60歲之前是一種生活,60歲之後又是一種生活,這種轉變往往毫無準備。」岑先生表示,提早為50歲至60歲這批人群提供服務和教育,能讓他們慢慢適應未來的轉變。「這是一個心理和生活方式的逐步過渡,而非突然被標籤為長者,進入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他強調,這樣的過渡能讓長者更有尊嚴地面對自己的老年生活。

他亦提到,隨著人口壽命延長,長者服務的範疇會越來越廣。長者的年齡層橫跨50歲到90歲甚至更高,這意味著服務的需求會更加多樣化。「50歲和90歲的需求絕對不同,但我們的服務需要涵蓋這整個光譜。」

日內瓦創新發明獎

多元參與:激活服務的創新力量

岑先生深信,長者服務的創新來源於多元背景的參與者。「如果我們的團隊全是社工或護士,那就會有很大的局限。」他認為,來自不同專業和背景的人士加入,反而能帶來更多元的視角與解決方案。

他舉例說明,現時60多歲的長者,大多曾接受過較高的教育,且有豐富的職場經驗,因此他們對服務的要求與上一代明顯不同。「上一代的長者,可能更多是家庭主婦或基層工作者,但這一代長者,接觸過社會,讀過書,對生活品質和參與度有更高的要求。」他指出,長者的多樣性正是服務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同仁堂-同仁關愛防中風

選擇與尊嚴:長者服務的核心

「尊嚴」這個詞,經常出現在香港的長者政策中,但在實踐中卻顯得抽象甚至空洞。岑先生認為,真正落實尊嚴,關鍵在於提供選擇。「比如,長者能否選擇今天吃中餐還是西餐,或者選擇素菜,這些看似細微的選擇,其實代表了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

上海國際養老產業研討會

他進一步闡釋,選擇不僅限於飲食,也包括服務的層次與收費模式。「不同的長者有不同的經濟條件和需求,我們的服務是否能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他強調,選擇權本身就是一種尊嚴的體現,而不是將長者簡單地歸類為一個單一的群體。

中聯辦香港社福界訪京團

結語:服務的本質是人性化

岑家雄先生的分享讓我們重新思考,長者服務的本質並不僅僅是提供資源,或解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更多的是將服務人性化,讓每一位長者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與選擇的自由。

「老年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新生活的開始。」這句話道出了岑先生對長者服務的願景。未來,如何讓每一位長者在選擇中找到尊嚴,將是所有服務提供者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