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服務新時代|岑家雄先生

回顧香港的社會發展,長者服務以前是一個被忽略但卻極為重要的領域。岑家雄先生,從早年投身社會工作,到今天成為長者服務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分享了他對長者服務的獨特視角與深刻思考。從大學畢業開始,他已經觀察到長者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但社會對此的重視程度卻顯不足。從家務助理服務、到香港及內地長者住房項目,岑先生將多年來的經驗凝聚成一個信念:長者服務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更可以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長幼共融馬拉松

「持續照顧社區」:讓長者安心老去

岑先生提到,香港的「長者住房」概念,其實是借鏡國外的「持續照顧社區」(ContinuingCareCommunity)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理念在於,讓長者從健康到需要照顧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不必因健康狀況的變化而多次搬遷。這樣不僅可以保持生活的穩定性,還能讓長者繼續與熟識的鄰里和社區保持聯繫,增強安全感。

然而,這一模式在香港的發展速度十分緩慢。岑先生指出,自2003年以來,香港的長者屋單位數量僅增至約一千五百個,遠遠無法滿足需求。這背後的原因包括土地供應不足、政府支持有限以及NGO在資源分配上的困難。

黄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新聞發佈會

NGO的困境與商界的可能性

岑先生分享了他過往與NGO合作推動長者屋項目的經驗。他坦言,NGO的長者屋項目雖然理念良好,但由於主要依賴公共資源,其發展速度和規模受到限制。而政府在推動長者服務方面,雖然承擔了重要角色,但若完全依賴政府資源,將會為公共財政帶來巨大壓力,影響其他社會服務的發展。

因此,岑先生認為,商界的參與是解決長者服務供需矛盾的一個考慮。商業投資可以補充傳統NGO模式的不足,為有能力負擔階層長者提供更多元的選擇。同時,也可以減少經濟條件較好的長者對政府資助服務的依賴,從而讓資源更有效地分配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

市場需求與社會態度的轉變

談到長者服務的未來,岑先生指出,香港的65歲以上長者人口已超過一百七十萬,而對長者服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他回憶起自己剛畢業時選擇從事長者服務的經歷,當時的社會對這一領域的認知和態度遠不如今天。那時候,大多數年輕社工更傾向於投身青少年服務,而長者服務則被認為是「沒人選的冷門工種」。

然而,近年來這一趨勢已經顯著改變。岑先生提到,有朋友在大學教授社會工作課程,發現選修長者服務的學生人數顯著增加,甚至超越了青少年服務的相關課程。這反映了年輕一代對長者服務的認知和態度正在發生積極轉變。

星加坡 Ageing Asia Innovation Forum 分享

未來的啟示:建構多元化的長者服務生態

岑先生認為,香港的長者服務需要從「大眾福利」向「多元選擇」轉型。商界的參與不僅可以緩解公共資源的壓力,還能為不同經濟水平的長者提供適合的居住和服務選項。他強調,長者服務的發展應該兼顧公平性與可持續性,既要保障基層長者的基本需求,也要滿足中高收入階層的個性化需求。

「社會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不同階層的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岑先生說。「我們需要一個更靈活、更包容的長者服務體系,讓每一位長者都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找到適合自己的居住和服務選擇。」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結語

當香港邁向高齡化社會,長者服務的發展已迫在眉睫。如何平衡社會責任與商業效益,如何讓長者在熟悉的社區中安享晚年,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岑家雄先生以他的專業經驗和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方向。未來的路或許充滿挑戰,但正如岑先生所說:「只要我們敢於嘗試,總會找到屬於香港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