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元朗錦上路的一片小天地,承載著楊翠娥對有機耕作的熱愛與堅持。在這裡,她租下了一小塊土地,雖然面積不大,僅僅約兩張長桌子的大小,但這片田地卻滿載著她對自然、健康與自給自足的追求。

一片屬於自己的田地
這塊田地由信義會管理,雖然她本身並非基督徒,但這裡的開放與包容讓她可以安心耕作,與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們一起分享土地的美好。「大家都是兄弟姊妹,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參與。」
這片土地的管理相當貼心,平日即便不能親自前來照料,也有專人幫忙淋水,確保作物健康成長。「有時候我假期才會來看看,平常不一定要天天來。」這樣的安排,讓她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兼顧耕作的樂趣。

四季耕作
「現在蘿蔔和薯仔的季節過了,接下來就是秋葵、冬瓜、節瓜的時候了。」楊翠娥熟練地分享著時令作物的種植節奏。她堅持以有機方式耕作,不依賴化學肥料,而是自己製作天然酵素來滋養土地。「肥料現在很貴,所以我會自己泡酵素,像是用橙皮、蕉皮泡水,這樣既環保又實用。」
有機耕種並非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理論與實踐並行,既要了解作物的特性,也要親自動手體驗。「自己種來吃,既健康又安心。」對她來說,這不僅是種植,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回歸自然,享受簡單而純粹的快樂。

土地的溫度,社區的連結
楊翠娥最初接觸這塊田地,是透過社區的朋友介紹。她在社區園圃計劃教學二十多年,與不少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位園友是基督教聖公會的,他們開設了這片田地,問我們有沒有興趣。」她回憶當時第一次踏足這裡的感覺,發現環境很好,便決定加入。
這片田地的開放時間也很人性化,每週二、四、六、日開放,星期日因為教會活動要到下午才開門。「其實這樣也挺好,因為我們也不一定要一星期來這麼多次。」她坦言,這樣的安排讓她能夠靈活規劃自己的時間,既能享受耕種,也能兼顧其他生活事務。

結語:土地上的簡單幸福
在都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能夠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田地,親手栽種食物,無疑是一種難得的幸福。楊翠娥的這段耕作旅程,不僅讓她學會了如何與土地相處,也讓她在這片泥土中找到了寧靜與滿足。
「種植不只是為了吃,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她微笑著說。在錦上路的這片小天地裡,她用自己的方式,實踐著對自然、健康與生活的熱愛。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green-time-organic-farming/。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