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聲音的世界中,有一群人生活在寂靜之中。他們用手語作為溝通的橋樑,但同時也面對著許多挑戰。同悅專訪了香港聾人機構「龍耳」的盧芍然,了解她如何透過手語,為聾人打造更多機會,並分享她對這份工作的熱忱與感悟。

從興趣開始的手語旅程
盧芍然最初接觸手語,是因為對這種語言的獨特性充滿好奇。「手語是一種很特別的語言,不需要透過說話,而是用肢體動作和表情去表達意思。」她回憶起自己在電視劇《溏心風暴》中看到陳法拉打手語的場景,深深被手語的魅力吸引,於是決定進一步學習。她在手語課程中不僅學到了技巧,還透過參與義工活動接觸到聾人社群,逐漸對這個群體的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
「學手語的過程很開心,但要真正熟練並運用到工作中,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盧芍然表示,透過實際與聾人溝通和協助,她對手語的理解更上一層樓,並啟發了她在這方面的職業發展。
為聾人創造更多機會
作為「龍耳」的一員,盧芍然的工作涉獵多個範疇,包括就業協助、手語推廣、新聞翻譯和進修課程等。她坦言,幫助聾人找工作是她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會協助聾人準備求職資料,並提供面試翻譯服務。如果最終僱主願意聘請他們,我會感到非常有滿足感。」她指出,在香港,聾人面對的就業困難是多方面的,從教育資源不足到僱主對聾人文化的不了解,都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文化差異與溝通的挑戰
在與聾人共事的過程中,盧芍然深刻體會到聾人文化的直接與單純。「健聽人說話常常會美化語言,而聾人則習慣直接表達。例如在面試中,他們可能會坦率地說上一份工作太辛苦或薪水太低,這在健聽人的世界中可能會被視為不妥。」這種直白的表達方式,反而讓她覺得是一種難得。
她認為,與聾人相處需要更多耐性和理解,也讓她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有時候,我甚至會羨慕他們簡單直接的思維方式,因為健聽人往往把事情想得過於複雜。」

助人是最大的滿足感
談到翻譯工作的辛勞,盧芍然卻不覺得疲累。「雖然有時一天要跑好幾個地方,但能幫助到聾人,我覺得一切都值得。」她舉例說,陪同聾人求職或看病,當看到他們的問題得到解決,內心就會充滿成就感。
此外,她也積極參與手語推廣,希望讓更多人了解聾人文化。「我們會向政府部門和私人公司推廣手語,讓大眾認識這種語言,並了解聾人群體的獨特文化。」
家人的支持與鼓勵
儘管家人並未學習手語,但他們對盧芍然的工作表示支持。「他們知道我喜歡這份工作,就鼓勵我用心去做。」這份支持成為她堅持下去的重要動力。

未來的希望
盧芍然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了解並參與手語相關的工作,為聾人提供更多資源和支持。「我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讓社會更包容,讓聾人也能享有平等的機會。」
盧芍然的故事告訴我們,手語不僅是一種溝通工具,更是一座連結世界的橋樑。她的熱忱與堅持,為香港的聾人群體注入了一束光亮,也啟發了更多人去關注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群體。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connect-the-silent-world-with-your-hands/。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