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鐵到數碼啟蒙:黎多褔的IT人生

在香港這個快速變遷的城市裡,有一位曾經在地鐵車務部門默默耕耘三十多年,如今成為IT啟蒙老師的退休人士,黎多褔先生。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從興趣到分享的旅程,更是一個見證科技變革的縮影。他用自己的努力與熱情,為長者與科技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從地鐵車務到電腦會的啟蒙

- Advertisement -

黎先生坦言,他並非專業的IT人士,而是一位純粹因興趣而入門的「電腦愛好者」。他回憶道:「當年還在地鐵工作的時候,在公司成立了一個電腦會,持續了十年八年,雖然最後會解散了,但這段經歷證明了我對電腦的熱情。」 

黎先生對電腦的興趣,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Bulletin Board System」時代。一種當時借助56K Modem傳輸文字訊息的早期網絡工具,讓他深深著迷。他描述道:「那時候沒有現在的WhatsApp,只有一個類似通告板的平台,靠文字來傳遞訊息,雖然很原始,但卻讓人感受到網絡的萌芽。」 

從最早接觸的Apple II電腦,到後來的Intel系列處理器,黎先生親身經歷了電腦技術從簡單到複雜的演變。他說:「萬變不離其宗,電腦從最初的文字溝通,到現在的AI技術,變化雖然巨大,但核心還是為了提升溝通效率。」 

意外成為長者的IT導師

退休後的黎先生,因緣際會地被友人陳炳麟先生稱為「IT智囊」。陳炳麟先生更建議他開辦課程,教授長者如何使用電腦和手機。黎先生回憶道:「最初我只是試試,開了一班教長者如何用玩接龍、查巴士線資料、看地圖,沒想到非常受歡迎,都有幾十人前來聽課。」 

黎先生為課程精心準備教材,並將教學影片上傳至YouTube,方便更多人學習。然而,他也坦言,長者們的電腦水平參差不齊,讓他感到開班授課的挑戰:「有些人可能連接龍是什麼都不知道,而有些人卻已經玩得很熟悉,這種水平差距讓我很難統籌課程。」 

- Advertisement -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黎先生提出了一個創意的替代方案:「我建議開設一個群組,讓大家有問題可以隨時提問,而群組裡的成員則可以互相幫助。」這個名為「解答手機電腦困難」的群組,成為了長者們的隨身求助站。 

群組背後的故事:從示範到陪伴

如今,這個群組已經擁有超過450名成員,成為陳先生所有群組中最受歡迎的一個。黎先生分享道:「大部分人其實很安靜,因為害怕出錯、被笑,或者不知道怎麼提問。但還是有一些成員會主動發問,有什麼問題我都盡量回答。」 

為了幫助年長者更直觀地理解操作步驟,黎先生除了用文字解答,還會錄製示範短片,用簡單的語言配合視覺指導。他說:「有時候靠說明還不夠,我會錄製過程,讓他們看著滑鼠移動,跟著一步步操作,這樣效果會更好。」 

儘管如此,黎先生也強調,群組的成功並非僅靠他一人:「我們群組裡也有幾位高手,有時候我回答不了的問題,他們都會主動幫忙。」 

數碼時代的長者啟蒙者

黎先生的努力,讓不少長者跨越了對科技的恐懼,重新融入數碼時代。他的群組每天都有新問題湧現,從簡單的字體放大,到更複雜的手機設定,甚至是AI應用的初步教學。這些問題雖然看似瑣碎,卻是長者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I的出現確實翻天覆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但對於長者來說,學會怎麼用科技解決生活問題,比追趕潮流更重要。」黎先生如是說。 

從興趣到使命

黎多褔先生的故事,並非單純的IT技術分享,而是關於一個人如何用自己的熱情與專長,改變了身邊人的生活。他讓我們明白,科技的價值不僅在於進步,更在於如何讓更多人受惠。 

隨著群組成員的持續增長,黎先生的角色早已超越了一名簡單的IT愛好者。他是一名啟蒙者、一位陪伴者,更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從地鐵車務到數碼啟蒙,他的故事,正如他所說的那樣:「萬變不離其宗,核心還是溝通與分享。」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clement-it-life/。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