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提芬爸爸 :你可能會認為,作為家長,選擇打罵孩子是出於某種無奈的自我決定,但事實上,家長並不是自願選擇這樣做的。就像犯錯的人不會主動選擇承受懲罰一樣,打罵孩子只不過是家長在情緒失控時的一種反應,一種處理不了當下情緒時所做的行為。
想一想:有哪個家長會刻意選擇在家中或公共場合打罵孩子,讓自己“舒服”一些?又有誰會因為孩子成績不好,就認定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打罵?更不可能的是,有哪個家長會告訴自己:“我這一輩子都打算用打罵來管教孩子,不打罵我就心煩意亂。”
事實上,很多家長就像掉進了一個險惡的陷阱,這個陷阱由他們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經歷所構建。他們或許在自己小時候也曾被打罵,因此不知不覺中繼承了這種育兒方式。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位父親或母親會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不開心的人,無論這個孩子聰明還是笨拙。這意味著,打罵孩子從來不是家長的本意。
那為什麼還有家長會繼續這樣做呢?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一個就是——恐懼。
恐懼的真相
讓我們來拆解一下,究竟是什麼樣的恐懼讓家長們無法停止打罵孩子:
- 家長恐懼教育過程的漫長和焦慮:他們擔心,若不採取“快速且有效”的打罵手段,孩子成長的速度會變慢,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 家長恐懼失去威嚴:他們害怕,不打罵孩子,孩子就不會聽話,自己也會失去在家中的權威和對孩子的掌控。
- 家長恐懼放下權威後的失控感:若不再通過打罵維持權威,他們擔心自己將徹底失去對孩子的影響力和控制權。
這些恐懼深深植根於家長的心中,成為了阻止他們改變的最大障礙。如果你曾經嘗試過各種不同的育兒方法,但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那種無助感會讓你徹底喪失自信,進一步加劇焦慮和恐懼。
史提芬爸爸 – 習慣的力量
你可能會覺得,打罵孩子已經成為你的習慣,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擺脫。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因為一旦你選擇了這種“快捷”的處理方式,下一次遇到問題時,你很難不再次選擇它。問問自己:當你第一次打罵孩子的時候,是否計劃一輩子都用這種方式管教孩子?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時候停止?明天?明年?還是永遠?如果你不下定決心去改變,這種習慣只會越來越根深蒂固。
同悅 – 社區的堅守與熱心
同悅 是一個專注於分享香港故事的平台,致力於促進社會正能量。我們希望通過傳播有心人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那些在背後默默奉獻的人士,並激勵更多人參與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