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武術界的傳承者余振榮師傅,對詠春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傳統的「搏擊技藝」,他將詠春視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門將身心回歸平衡的藝術。在一次訪問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的體會,從傷痛中領悟健康的重要性,並致力於將這份智慧傳遞給更多人,尤其是長者。
余師傅的話語樸實無華,卻充滿深意。他談到,詠春不僅是一套武術,更是一種讓人回歸自身架構、保持健康的途徑。他說:「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時候,身體的架構是完美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的壓力、姿勢的不良,以及各種不健康的習慣,讓我們失去了這份平衡。而詠春,就是幫助你重新找回這種平衡,讓脊椎與鎖骨恢復到正確的位置,重現那份光芒。」

從傷痛到領悟健康
余師傅坦言,他對健康的深刻理解,源於自身的傷痛經歷。他曾因傷痛而幾乎無法行走,甚至肩膀出現了明顯的位移。這樣的經歷讓他更加體會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讓他決心將詠春推廣為一種健康運動。他說:「我現在去老人院教他們詠春,但我不是教他們『打』,而是教他們怎麼伸展關節、放鬆肌肉,讓身體找到最自然的架構。」
他形容人的脊椎和鎖骨就像一個「十字架」,如果這個十字架偏離了正確的位置,整個人就會失去光芒。他強調,健康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專注於做好身體的平衡與放鬆,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讓人重拾活力。

「做好人」與「做正事」
除了身體健康,余師傅對心靈的健康也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一個人不僅要健康,還要有正面的心態,並以行動去實踐善念。他說:「做好人其實很簡單,不做壞事就行了。但其實大家可以再多做一點點,比如當老婆婆跌倒時扶她一把,這就是善念的延伸。」
余師傅提到,很多人做善事只是為了拍照、留紀錄,而不是出於真心。他舉例說,在一次義工活動中,他發現有些人捐贈的物品並不真正符合受助者的需求,比如月餅對某些人來說並不實用。他認為,真正的善行應該是從對方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只為了表面功夫。

因材施教,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在教學中,余師傅始終強調「因人而異」的重要性。他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與興趣,如果把不適合的東西強加於人,只會適得其反。他舉例說:「有些人下班後精神壓力很大,來到詠春班是為了放鬆,而不是為了學習太高強度的技術;而有些人則對某些專注的動作感興趣,這就需要區分安排。」
他認為,教導任何事情都應該因材施教,就像欣賞一個「私家訂製」的作品一樣,找到適合每個人的方式,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興趣與內在潛能。
將詠春化為生活哲學
余振榮師傅的詠春哲學,既是對健康的探索,也是對人性的洞察。他的話語背後,承載著一份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他認為,詠春不僅是一種武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教會我們如何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找到身心的平衡,並以善良與正念去影響他人。
「健康,其實很簡單;善良,也很簡單。只要我們願意花一點點心思,一步步地去做,就能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都受益。」余師傅如此總結。他的話語雖然平淡,卻讓人深思,或許,這正是詠春的真正魅力所在——它不僅是拳法,更是生活之道。

結語
余振榮師傅的故事讓我們看見,健康與善良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他的詠春哲學提醒我們,無論是武術還是日常,都應該以平衡為本,正念為先,才能真正擁有光芒四射的人生。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wing-chun-as-a-way-to-health/。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