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朱國棟醫師交談,不僅會感受到一位中醫師對專業技術的精益求精,更能體會到他對中醫教育及社區健康的無私奉獻。作為一位中國國醫學院全科中醫學士及註冊中醫師,朱醫師不僅行醫多年,更積極投身於培育下一代中醫人才與推動基層健康服務。他的工作,無論是教學、輔導,還是社區義診,都展現了醫者仁心,也讓我們看見中醫傳承的力量。

中醫教育:扶持新一代醫師的成長
朱醫師深知,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師並不容易。特別是在香港,學生即使完成了中醫本科課程,仍需通過執業試方能正式行醫。然而,這條道路並非一帆風順,許多學生因考試失利而面臨職業生涯的瓶頸,甚至可能不得不放棄多年來的努力。朱醫師對此感同身受,於是決心投入支援工作,為這些未來的醫師點亮希望。
「我們針對一些因考試或面試失敗的學生,可能一年、兩年,甚至三四年都無法通過。」朱醫師說道,「讀了五、六年本科中醫,卻一直未能取得執業資格,很多人會感到迷茫,甚至選擇離開中醫這個行業,這是一種損失。」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朱醫師與一群剛通過執業試的醫師合作,組成了一個免費輔導班。這些醫師每週為備考的學生提供一對二或一對三的指導,幫助他們針對考試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強化學習。朱醫師解釋道,這不僅是學術上的支持,更是一種心理上的鼓勵。「我們希望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時光,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這個輔導計劃由1月至6月進行,完全免費參與。朱醫師強調:「無論是醫師還是學生,參加這個計劃都是免費的。我們只是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順利進入中醫的行列。」

社區健康:從橋底熱診到基層關懷
除了培育中醫人才,朱醫師的另一個重點就是社區健康服務。過去七年裡,他和團隊在香港大角咀通州街橋底進行義診活動,針對基層人士、露宿者、清潔工人和長者等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免費的中醫診療服務。
朱醫師回憶道:「我們每週定期在橋底為有需要的人服務,任何有需求的人都可以登記接受診治。」這些義診活動從未因困難而中斷,即使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朱醫師和他的團隊仍然堅守崗位。
這些橋底熱診不僅是醫療服務,更是一種社會支持,讓那些處於弱勢地位的人感受到溫暖與關愛。朱醫師說:「我們沒有什麼特別的五年計劃、十年計劃,只是看到哪裡有需要,就去做什麼。」這種簡單而純粹的信念,支撐著他們年復一年地為社區默默付出。

醫者仁心:用行動傳承中醫精神
在朱國棟醫師看來,中醫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他的工作從未有過繁複的規劃,但卻始終秉持著一個信念:「只要有人需要,我們就去做。」
無論是為中醫學子提供輔導,還是在橋底為基層人士義診,朱醫師的堅持與熱忱都讓人深受感動。他的故事不僅是中醫傳承的縮影,更是社會關懷的最佳詮釋。
在未來,朱醫師希望能夠繼續帶領更多的年輕人才投入中醫行業,並讓中醫的種子在社區的每個角落生根發芽。這不僅是一位中醫師的使命,更是對生命的承諾。
朱醫師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中醫的未來,也看到了專業與愛心結合的力量。在這條路上,他和他的團隊用無聲的行動,書寫了一段又一段感人的故事。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heritance-and-community-care/。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