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同悅報導

同悅生活

Top 5 This Week

專訪系列

健康與運動的智慧|楊子建 Ken Sir

眾所周知,運動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們是否真正了解運動的全面意義?在今次訪問中,楊子建 Ken Sir分享了他多年來對運動的深入思考和實踐經驗。從親身經歷照護年長家人的例子出發,Ken Sir意識到健康並非理所當然。年輕時追求金錢,卻忽視了身體的警告信號。待到步入老年,當健康問題接踵而至時,金錢也難以買回曾經的青春。這一觸目驚心的轉變,讓Ken Sir意識到運動在維護健康中的關鍵作用。

黃志誠牧師|追尋健康的故事

黃志誠牧師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人,在他63歲開始跑步並在68歲創業之後,他透過自己的經歷和信仰,致力於推動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有時候,人們會在生活的某個階段突然覺醒,意識到自己的健康狀態並不理想。年齡並不是成就健康的阻礙,而是一個開始的時機。

用創新和環保為香港回收注入新活力

葉文琪先生自2009年創業以來,推動香港回收業的新模式,涵蓋辦公室廢紙、塑膠瓶和舊布料等。他的新廠房已投入運作,並成功開展抹手紙回收和布料再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為環保事業做出貢獻。

讓魔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陳穎曦

在香港有一位年輕的魔術師正以其獨特的方式,為觀眾帶來驚喜與歡樂。他是陳穎曦,一位專注於魔術的表演者,同時兼顧多元興趣與教學。他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一位表演藝術家的熱情,更體現了在現代社會中追求理想與現實平衡的努力。

從奮鬥到成就的賽車之路|冼浩明先生

在眾多賽車手中,冼浩明的故事無疑特別而感人。他曾經說過:「機會只會在一次或兩次中出現。」這份真實的體會,讓更多年輕人明白了堅持的重要性,也提醒著他們在每一個看似平凡的機會中尋找與抓緊成功的可能性。

探索青年力量|張曉彤

張曉彤Zita,就讀於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中三學生,現任「特殊教育青年會」市場及推廣部總監。雖然年紀尚輕,但她已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並在特殊教育需要(SEN)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情味的餐廳|跑緣

黃志誠牧師表示,他開設「跑緣」的初衷是為了追尋香港人特有的人情味。他認為,近年來香港社會因為租金上漲和工資壓力增加等種種原因,人情味逐漸流失。為了回應這個現象,他希望創造一個場所,讓客人感受到真誠、友善和無拘無束的氛圍。

長者服務新時代|岑家雄先生

回顧香港的社會發展,長者服務以前是一個被忽略但卻極為重要的領域。岑家雄先生,從早年投身社會工作,到今天成為長者服務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分享了他對長者服務的獨特視角與深刻思考。從大學畢業開始,他已經觀察到長者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但社會對此的重視程度卻顯不足。從家務助理服務、到香巷及內地長者住房項目,岑先生將多年來的經驗凝聚成一個信念:長者服務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更可以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父親眼中的兒子成長故事|李錦生

在我們的訪談中,李錦生先生滔滔不絕地談起他的兒子,從少年時期的籃球夢想到如今在美國打造屬於自己的匹克球(Pickleball)事業。這不僅是一個年輕人追逐夢想的故事,更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深的自豪與支持。

匠心不息|何樂與木雕藝術的堅持與傳承

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中,傳統手工藝逐漸被機械化取代,懂得欣賞並專注於手工藝的匠人越來越少。然而,何樂卻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以木雕為核心,專注於復興手工藝術,並致力於將這門古老技藝融入現代生活,為木雕注入新的生命力。

人物專訪

一次輕鬆的對話,通過訪談來分享您的故事和經驗。

預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