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旅程與健康哲學|莊明蓮教授

莊明蓮教授是一位資深的學者,她在教育、研究與健康生活中持續探索,展現出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從她的職業生涯到退休後的生活,她的故事不僅是一位學者如何追求影響力,更是一位普通人如何在健康與生活中尋找平衡與意義的啟示。

從社工到學者:28年的教學與研究歲月

莊教授最早的職業生涯是從事社會工作,她曾經參與家庭生活教育、社區發展、 輔導與長者服務等不同領域,並在長者服務方面貢獻最久。隨後,她轉向學術界,加入香港城市大學,從事社會工作教育和研究,這一待就是28年。

在這段期間,莊教授深入研究了「外傭與家人照顧者」的議題,也探討了與死亡相關的主題,如死亡態度、安樂死等。「我們做了很多研究,發表了不少學術文章,也在會議上分享成果,但對政策的實際影響卻很有限。」她坦言,在香港,政策制定者鮮少參考學術研究,這使她感到學術研究的影響力並未充分發揮。

從學術到政策研究:三年的轉折點

2019年,莊教授正式從城市大學退休,然而她並未停止腳步。當時,勞工及福利局正在招募政策研究人員,莊教授看到了這個機會,便加入了該計劃。在這三年裡,她負責了四五個完整的研究項目,並進行了一些小型的資料搜集工作。

「這段經歷真的很好,我感覺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直接影響到政策與服務。」她提到,這些研究雖然未必每次都能立即見效,但她很幸運地看到了一些成果,尤其在照顧者支援方面。「研究的影響力並非一蹴而就,但能看到它逐漸在政策中發揮作用,這是一種極大的滿足。」

健康哲學:從運動中找到生活的力量

莊教授退休後,除了兼職學術研究,她也開始重新關注自身的健康。她提到,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的變化讓她更加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她分享了自己如何透過健身逐漸改善身體的狀況,尤其是克服了左側身體的氣血不通問題。「我們平時生活中,很少會注意到身體的問題,直到你開始運動,才發現原來身體有許多地方不協調、氣血循環不好等等。」

她的健身旅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從一開始拿4公斤的啞鈴就覺得吃力,到現在可以提起16公斤的重量,這是過去一年裡最大的進步。」她還提到,健身的好處不僅在於體能的提升,更讓她在日常生活中更得心應手,例如可以輕鬆提著重物長時間行走。

- Advertisement -

運動的習慣:健康生活的基石

莊教授認為,運動不僅僅是一項活動,更應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運動需要興趣,也需要不斷練習。只有當它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你才會真正受益。」她舉例自己學太極的經歷,從學習到養成習慣,她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

她也分享了一些她的觀察:許多朋友在退休後,由於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身體迅速衰退,甚至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身體會給你訊號,例如疼痛、乏力,但如果你忽視它,就會付出代價。」她強調,無論年輕時多忙碌,都應該抽出時間運動,而到了50歲以後,更應該將運動作為生活的重點。

結語:健康是最重要的財富

莊教授的故事不僅是一位學者的職業旅程,更展現了一位普通人如何在生命的不同階段追求健康與幸福的努力。她用自己的經歷提醒我們,健康是我們最重要的財富,而運動則是維持健康的關鍵。「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容易,但只要開始,你就會看到改變。」她鼓勵大家無論年齡,都應該為自己的健康努力,並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無論是在學術研究中追求影響力,還是在生活中追求身心平衡,莊教授的故事都啟發我們:年齡從來不是限制,只要願意努力,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活出精彩。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life-journey-and-health-philosophy/。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