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一位木雕匠人的堅持與傳承之路

在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點上,何樂都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從梅州到廣東,再到香港,他的故事充滿了挑戰和堅持。這位木雕匠人,用雙手雕刻的不僅是木頭,更是他對手工藝的執著和對傳承的熱愛。

年輕時的探索與嘗試

28、29歲的年紀,對何樂來說,正是人生的分水嶺。他回憶道:「那時候家庭發生了很多事,我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妹妹也嫁了,很多事情都無法迴避。」家庭的責任迫使他放棄流浪的想法,回到了梅州。

年輕時的他,抱著對世界的好奇心,走南闖北,從廣東到山西,再到河北,接觸不同的雕刻技術和文化。「那時候年輕,覺得應該多走走,見識一下中國各地的手工藝。」何樂說,父母並沒有給他太大的壓力,這讓他得以自由地追尋自己的興趣。即便手藝尚未成熟,他也願意挑戰自己,從基層做起,逐漸成為一名雕刻師傅。

- Advertisement -

從零開始的木雕事業

回到梅州後,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我想買一台雕刻機,自己雕一些東西,然後與他人合作代工。」這是一個從零開始的過程,他投入了四年的時間,摸索著如何在傳統與現代工藝之間找到平衡。然而,生活的壓力並沒有因此減少。產品銷路不佳,收入微薄,他不得不面臨現實的挑戰。

2019年,他決定再次踏上新的旅程,來到香港。這是一個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城市。「來到香港後,等於又是一個從零開始。」他在這裡開設工作室,利用社交媒體平台如Facebook和Instagram,分享自己的作品。隨著作品的曝光,慢慢開始有人找他合作,甚至邀請他參與培訓和傳授技藝。

- Advertisement -

香港的手工藝環境與挑戰

何樂坦言,香港的手工藝環境與內地有很大不同。「香港人比較注重效率,很多人只是來體驗一下,不會投入太多時間。」因此,他設計的課程通常控制在兩到三個小時之內,讓學員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作品,收穫成就感。

然而,相較於香港,台灣的手工藝發展顯得更加全面。「台灣的木工、金工、皮革工藝都做得很好,他們有耐心花時間去學習。」何樂認為,香港的節奏快,對手工藝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但他始終相信,這一行業在香港仍然有潛力。

傳承與榮耀

2022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時,何樂的木雕作品成為重點展出項目之一。導演為他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展現了他的創作過程和對木雕藝術的熱愛。何樂表示:「這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肯定。我只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卻能被這樣的機構認可,實在不容易。」

他認為,手工藝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賺錢,更重要的是被社會所認同,並能夠將這份技藝傳承下去。「香港故宮的紀錄片已經播放了兩年,這讓我感到很欣慰。」何樂說,這不僅是對他的肯定,更是對整個手工藝行業的重視。

結語

從梅州到香港,從零開始再到被認可,何樂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什麼是堅持和熱愛。他的每一次選擇,都源自內心對手工藝的熱情,即便面對生活的壓力,他依然堅守初心。

在一個快節奏的城市裡,他用雙手讓木頭重生,也讓傳統手工藝得以延續。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有夢想和行動,就能在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wood-carving-03/。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