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科技進步令人眼花繚亂,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卻似乎越來越疏離。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守望者服務團應運而生,致力於重建昔日的鄰里關懷精神,並為社會提供急需的援助服務。我們有幸訪問到團隊的創始人鄭偉軒,深入了解這個民間組織的誕生故事以及他們的未來願景。
重拾鄰里關懷精神
鄭偉軒坦言,守望相助的理念源自他孩童時期的記憶。當時的社會,鄰里之間的互助是理所當然的事,無論是幫忙照看小孩,還是協助處理突發狀況,街坊之間的關係親密而緊密。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種關係逐漸消失,鄭偉軒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因此,他希望透過香港守望者服務團,重塑這種鄰里之間的守望相助,讓社會重新找回那份久違的溫暖。
「我們的目標,就是填補現在社會中因為疏離而產生的空缺。」鄭偉軒表示,守望者服務團不只是提供援助,而是希望通過行動,喚醒大家對周遭人和事的關心。他強調,科技雖然進步,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已經遠到像火星和地球一樣」。守望者的使命,正是要讓這種距離拉近,讓人際關係再度回歸健康的狀態。
他舉例提到,香港守望者服務團的第一宗案件就是一位名叫石緯翹的少女在飛鵝山失蹤的事件。透過家屬和網絡上的互動,守望者團隊積極參與搜尋工作,並從此開始了他們的救援之旅。鄭偉軒強調,團隊的行動並不是取代現有的政府部門,而是作為一個補充,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守望者可以透過靈活的方式迅速介入,為失蹤者爭取寶貴的時間。
守望者的多樣服務
守望者服務團的服務範圍不僅限於山區或海上救援,隨著團隊的發展,他們的工作已經擴展到市區內的各種社會服務。鄭偉軒介紹道,團隊目前正在與學校合作,提供生態教育、行山安全指導、甚至心理輔導等多樣化的服務,特別針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和老年人。
此外,守望者服務團還成立了多個分隊,例如單車隊,專門負責單車徑上的安全巡查,並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鄭偉軒指出,這些服務不僅僅是救援,更是在社區中播下關懷的種子,讓更多人感受到守望相助的力量。
民間力量的重要性
鄭偉軒強調,守望者服務團雖然是民間組織,但他們的作用卻是不可或缺的。他提到,國外許多國家早已形成了由民間組織主導的救援力量,並與政府緊密合作,例如英國的民間組織甚至擁有自己的直升機隊伍。而在香港,雖然目前守望者服務團仍處於發展初期,但鄭偉軒相信,隨著社會的需求增長,民間力量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政府部門有它的制度和規程,但民間組織的靈活性和自主性,使得我們能夠迅速反應,彌補系統中的不足,」鄭偉軒說。他希望未來能夠推動更多民間組織與政府合作,形成一個更完善的應急體系,讓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受益。
展望未來:守望者的全球願景
除了在本地發展,鄭偉軒還透露,守望者服務團的長遠目標是將這套守望相助的理念推廣到全球華人社區。隨著香港的隊員陸續移民至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守望者的種子也開始在這些地方萌芽。「我們希望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守望者,」鄭偉軒說。他相信,這種跨國的守望精神,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開花結果,進一步促進全球華人社區的聯繫與合作。
展望未來,香港守望者服務團不僅僅是一個服務團隊,更是一個帶動社會改變的力量。他們的目標並不僅是協助解決個別的危機,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讓每個人都能夠關心身邊的人,成為守望者的一份子。正如鄭偉軒所說:「只要你願意伸出援手,無論是幫助一位迷路的小孩,還是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你已經是我們的守望者。」
結語
香港守望者服務團的故事,不僅展示了民間力量在應對社會挑戰中的巨大潛力,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一個健康社會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支持。在這個快節奏、科技主導的世界裡,守望相助的精神似乎變得愈加稀缺,但正因如此,它顯得更加珍貴和迫切。無論是面對自然災害、突發事故,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困難,這種來自民間、源於真誠的互助,能夠彌補制度性服務的不足,並為我們的社區注入溫暖與活力。守望者服務團的崛起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守望相助的精神應該不斷延續,因為它不僅是過去的遺產,更是未來社會健康發展的基石。只要有心,人人皆可成為守望者,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份人性中最美好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