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財政壓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削減政府開支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而其中「社會福利」的支出更是輿論焦點。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近日於《明報》撰文,深入探討了削減社會福利開支的可能性及其準則,並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建議。本文將以讀者角度重新整理和分析文章的核心內容,為讀者提供一個簡明的視角。
財政赤字與社會福利的現況
香港政府預計2024/25財政年度的赤字將高達1000億元,比原來預估的481億元翻了一倍。面對如此嚴峻的財政壓力,特首李家超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後表態,政府需要「開源節流」,並指出社會福利是政府開支中佔比最大的項目。
2024/25年度社會福利預算高達1201.35億元,成為超越教育和醫療衛生的最大開支項目,平均每天的相關支出超過3億元。周永新教授指出,這樣的情況讓政府在檢討開支時不得不優先考量社會福利,但這同時也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觀點:
- 反對削減的聲音:
社會福利主要服務基層市民和弱勢群體,他們難以依靠市場機制滿足基本需求。削減這些開支無異於「雪上加霜」,且目前的福利服務供不應求,政府應該加大投入而非削減。 - 支持削減的聲音:
隨着香港人口老化及福利措施的普及,現時的社會福利受惠者已不限於弱勢群體。有些政策甚至是全民受惠,導致資源的使用效率下降。在財赤壓力下,集中資源於最需要的群體反而是更合理的選擇。
削減社會福利的準則與建議
周永新教授認為,削減社會福利並非不可行,但必須謹慎處理,並遵循以下三大準則:
- 保障基層市民的基本生活:
削減措施不應影響弱勢群體的基本需求,特別是基層市民的生活質素。 - 合理調配資源:
削減並不意味著浪費資源的消失,而是應將節省的資源投入其他急需的服務。 - 爭取市民支持:
若削減措施合情合理,並經過充分的解釋,市民未必會反對。政府應與公眾溝通,減少誤解和反彈。
根據這些準則,周教授提出了以下四項具體建議:
1. 凍結高齡津貼金額
目前,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的金額為每月1620元,周教授建議凍結於此水平,不再隨其他項目調整。高齡津貼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經濟補助,凍結金額既不會影響長者的基本生活,也可為政府每年減省可觀的支出。
2. 調整長者2元乘車優惠
針對備受爭議的2元乘車優惠,周教授提出了兩個改進方向:
- 限制金額:對60至65歲的合資格市民,每月的乘車優惠金額不超過700元,平均每天補貼23.3元,已足夠滿足日常出行需求。
- 恢復年齡限制:將優惠資格的年齡下限恢復至65歲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周教授強調,65歲以上長者的2元優惠應繼續保留,不應改變。
3. 推動內地養老計劃
針對長者服務開支逐年增加的問題,周教授再次倡議「內地養老」的可行性,利用大灣區的土地和人力資源,彌補香港在長者服務上的不足。目前政府已推出具體措施,如增加內地院舍的選擇及資助,這一方向值得進一步推動。
4. 重整社區發展與青少年服務
隨着青年人口下降、服務需求改變以及「關愛隊」的成立,社區發展和青少年服務的目標和模式應重新整合,並視情況削減部分開支,避免資源浪費。
福利削減的背後:更大的社會目標
周教授最後強調,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只是手段,政府真正需要做的是重新審視社會福利的目標和成效。隨着社會結構和需求的變化,福利政策也應隨之調整,以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最有效的使用。
文章來源:《明報》,2024年12月27日,作者:周永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