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歐錦豪:從工程師走到舞台,他選擇不後悔的人生

「我最怕的是,60歲那年對著自己說:早知道……」歐錦豪(人稱三Sir)回憶起自己從工程師轉行的那一刻,語氣很平淡,卻藏著沉沉的決心。他不是一開始就走在藝術這條路上,實際上,他是中大工程系畢業,曾在引擎行業工作多年。

霍耀明 (Ben爸):從躲藏人生到點亮他人

「你是誰?你要什麼?你的狀況是怎樣?你想去哪裡?」——這四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是霍耀明(Ben爸)在陪伴年輕人踏上生涯探索之路時,經常提出的四大核心問題。他說,這些問題,很多人都答不上來,甚至答完之後也會懷疑,猶豫自己是否真的走對了方向。但霍耀明沒有猶豫。他走過一段不易的路,卻一步一步走出屬於自己的光亮。

謝小江:科技創新不只是潮流,而是價值的實踐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許多人追逐潮流、熱衷新名詞,但在資深科技人謝小江(Nelson)眼中,真正值得追求的,不是「新」,而是「有價值」。作為本地科創企業 Million Tech 的創辦人,Nelson在資訊科技行業已深耕超過三十五年,歷經無數技術革新與市場起落,卻始終堅持一個信念:創新要立足於解決問題,並帶來實際價值。

唐淑儀校長:在教育路上,有家人的陪伴就是最大的力量...

在幼教界深耕多年的唐淑儀校長,是許多家長與孩子心中的溫暖存在。她不僅是學校的領航人,也是一位母親、一位女兒。走進她的故事,你會發現支撐她走過歲月風雨的,不只是對教育的熱愛,還有背後默默支持她的家人。

陳偉珍校長:從教育出發,讓生命延續影響力

在香港教育界深耕三十多年,剛卸下幼稚園校長職務的陳偉珍,如今轉身走進社區、走入家庭,繼續發揮她對教育的熱忱。許多人或許以為退休意味著放下,但對陳校長而言,離開學校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有意義的開始。她以行動證明:教育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一種影響別人、啟發未來的方式。

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石|潘佩璆醫生

在現代社會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關注。家庭作為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環境,其角色和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近日,本刊專訪了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探討家庭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精神科醫生與心理學家的職責分工。

同悅報導

同悅專訪頻道

同悅專訪

人物專訪

一次輕鬆的對話,通過訪談來分享您的故事和經驗。

預約專訪